“五一”小长假逐渐临近,为了避免“黄山游客扎堆”事件重演,近期多地景区调整了游客接待量上限。4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安徽黄山、厦门鼓浪屿、山东青岛大珠山等多个景区调整了限流“红线”。在业内看来,由于清明旅游市场恢复超出预期,景区紧急下调游客接待量有利于疫情防控,但经营方也需要注意,调整政策需要及时跟进配套服务,避免出现临时发布通知致使游客无法入住酒店等情况。
限流标准收紧
近期黄山景区客流扎堆、游客排队数小时难上山的情形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不仅是黄山,清明小长假期间,多个地方景区都出现了游客大排长龙、停车场满坑满谷的情况。
就此,不少网友呼吁各地应及时公布、调整限流标准,以免形成新的疫情防控隐患。4月13日,文旅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要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开放、有序开放,严防无序开放。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收费景区在实施临时性优惠政策前要做好评估,防止客流量超限。
《通知》出台后,包括黄山在内,多个地方景区接连发布公告,表示将收紧游客接待量“红线”。具体来说,清明小长假期间实施单日限流2万人的黄山景区,从4月15日起将这一标准调整为1.5万人。同样是国内热门景区的鼓浪屿,此前曾将上岛游客总量限制在每日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而日前,厦门市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发布消息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4月17日起,该景区游客接待量调整为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即最多1.05万人次/日。
此外,山东青岛的大珠山也明确表示,景区游客接待量将由核定最大承载量的50%减少到30%;上海市政府还在官网提出,《通知》要求的接待游客量较此前上海规定50%的标准更严格,当地景区将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客流新高峰将至
不可否认,清明小长假超出预期的旅游需求反弹,让旅游业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充满期待。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清明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同比已恢复四成,局部地区呈现强力恢复迹象,即将到来的“五一”连休5天也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加快恢复。
携程方面分析认为,“五一”国内旅行市场的复苏脚步将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次有望到达近期新高,达到清明的两倍以上。据该平台统计,就在本月初北京等地宣布了今年劳动节放假5天的消息后,一天内该平台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就超过了300%。
驴妈妈发布的《2020年“五一”出游预测报告》还提出,今年“五一”搜索关注提前一个月就已有所显现。其中,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上,75%用户偏好风景名胜区和郊野公园。
马蜂窝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临近“五一”,各类旅游攻略和产品的关注度明显上涨,其中热度较高的多为游客常驻城市的公园、山岳等户外景区,“马蜂窝平台上,‘五一’期间国内最热门的景点TOP 10全部为户外类型的旅游景区”。
“疫情给旅游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不过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的好转,人们对于旅游出行需求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会变得愈发强烈,旅游消费也将迎来反弹。”携程旅游大数据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彭亮直言,从清明到“五一”,假期从3天增至5天后,将有效刺激更多旅客选择3天以上多日游、过夜游。因此,今年“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出现“补偿性消费”的概率较大。
配套服务需跟上
在业内看来,此前部分景区出台的免票或门票折扣促销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旅游需求提前释放。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乔光辉进一步表示,景区内的分流管理等问题一直存在,疫情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现象。
“游客的旅游意愿逐渐恢复,再叠加假期及优惠活动,很可能会出现新的客流量高峰。因此,对于景区来说,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成为关键。”乔光辉进一步表示,特殊时期景区在恢复开放前、旅游企业在恢复团队等业务前都必须做好接待大量游客的准备及应急预案。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部数据中心)院长戴斌提出,当旅游进入防控性复工的新阶段以后,景区的开放要按照“分区、有序、防控、预约”这样几个关键词的要求来推进。“分区”,就是要分高、中、低风险区域,景区也要分室内区域和室外区域来开放;“有序”,就是强调预约制,不能直接到现场无序流动;“防控”,则要通过技术、制度、标准、流程等来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明假期期间,有不少网友表示,由于个别景区采取了一些临时紧急的手段控制客流,自己原本已交费预订的景区内餐饮、住宿出现了退款难的问题。就此,专家提出,景区在调整限流及相关措施前,不仅应充分、及时地向游客告知,而且应提前协调好配套服务相应售后流程,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记者 蒋梦惟)